他是中国电影圈最难搞的演员,拍红高粱和张艺谋从开机骂到杀青,也是最难搞的导演,一个镜头狂拍23040次只为选一张泳照。
然而就是这部烧光预算、投资人撤资跑路,制片人文隽沦落到给周星驰跑龙套糊口“失控之作”,却成首部登顶《时代周刊》年度全球十大佳片的华语电影。
当年6127万票房刷新香港纪录的《功夫》在奖项上输给尔冬升的黑夜旺角,《阳光》却横扫威尼斯影帝+金马6项大奖,昆汀打飞的亲自来华膜拜,贝托鲁奇受他启发拍出《戏梦巴黎》,好莱坞导演马丁·斯科塞斯中盛赞该片“超越了文化隔阂”。
上映30年至今仍是华语青春疼痛片的封神之作,阳光之下再无人能复刻这场青春的躁动,而这部奠定他“导演地位”的电影处女作《阳光灿烂的日子》,差点因为自己的“作死”“”胎死腹中”
01
1993年,姜文和刘晓庆说:“我想出国学导演,学10年,回来之后好好拍戏。”
刘晓庆打断他:“导演不是学出来的,是干出来的!只要你想干,我支持你,趁着年轻,还能出点有激情的作品。”
于是姜文带着刘晓庆大包大揽的承诺准备轰轰烈烈大干一场蓄谋已久的青春史诗!
1991年,王朔《动物凶猛》中那些犀利的文字如同一把钥匙,彻底开启了姜文记忆深处尘封的部队大院岁月:我脑子里的画面全他妈活了。
当时被誉为“90年代精神教父”的文学怪才王朔,在创作巅峰时期策划的《渴望》和《编辑部的故事》一度创下收视热潮!
而此时正虔诚追随王朔,为大院子弟端茶倒水被圈内人戏称“冯裤子”的冯小刚,为他的名导之路开启了人生第一次荧幕绝唱。
为获得王朔的改编权,姜文在6平米的陋室里闭关3个月,将自己代入马小军视角,将六万字小说扩展为九万字剧本证明诚意。
可当姜文拿着剧本四处拉投资时,却被投资人冷眼相对:“王朔早就过时了。”
燃眉之急,刘晓庆以自己为“筹码”,在香港奔走3个月“骗”来西南投资人100万美金,为姜文解除后顾之忧,要知道这在当时相当于一部香港商业片的全部预算。
事实证明这部让王朔的小说《动物凶猛》血肉模糊《阳光灿烂的日子》,藏着比马小军撬锁更野的创作密码。
找“马小军”,姜文的标准简单粗暴:“得像小时候的我,还得像只不安分的野狗”。
看了几千个少年,姜文愁到薅头发,直到夏雨的照片被姜文母亲一眼相中“这小子活脱脱是你!”
看着监视器里穿着跨栏背心嘴里叼着冰棍儿甩胳膊的16岁少年,姜文满心欢喜,更绝的是没演过戏的夏雨,在拍撬锁偷钥匙那场戏时,真把邻居家锁眼捅坏了,剧组赔了五块钱,
那股混不吝的劲儿,活脱脱就是姜文记忆里的“马小军”。
02
比起马小军米兰的选角更具戏剧性,刚拍完《炮打双灯》的宁静,在片场啃苹果时被姜文一眼看中,没试镜、没聊剧本,直接定角。
但试镜时投资方嫌她“腰太粗,脸太方”,火爆脾气上来的宁静,直接摔门就走,这一摔,反而摔出了姜文心中的“劲儿”。
开机第一天,宁静就跟姜文吵翻了,那场泳池戏,宁静嫌泳衣不够土味性感,于是偷偷把妈妈的的确良衬衫泡了水穿在身上,当湿衣贴紧身体的瞬间,姜文怒吼:胡闹,她叉腰怼回去:九十年代姑娘谁穿泳衣晒太阳?
后来那场争吵不断的泳池戏成为了经典:水面倒映着晃动的光斑,少年们跳水的水花溅在她脚踝上,一代人的性启蒙在荧幕里炸成烟花。
或许是姜文也被自己镜头里的女主打动,以至于和宁静的故事在30年后依旧被感慨。
马东:姜文喜欢过你吗?
宁静:我觉得喜欢过我就是喜欢过我,没有“吗”,请把“吗”去掉。
这段即兴拍了三天,宁静的皮肤被氯水漂到蜕皮,夏雨躲在泳池管道里拍「偷看」镜头,被蚊子叮出满背红包,但也正是这些没被设计的「疼痛」,把后来所有青春片都趁得像糖水般寡淡。
就像姜文在花絮里说的:“我们不是在拍电影,是在跟过去的自己打架,打赢了,就把夏天永远留在胶片里了。”
03
为了让青春里的自己更加深刻,开拍前姜文把所有演员关进部队营房3个月:切断电话、禁穿牛仔裤、晨诵毛主席诗词、夜听红色歌曲腌制灵魂,只为让城市孩子彻底变身“文哥少年”。
为精准复刻青春记忆扎根的部队大院,剧组在唐山1:1重建了整个大院,就连砖瓦的旧痕都精心做旧,
为选出令马小军瞳孔地震的那张少女肖像,他耗光四本胶片,拍23040张底片,
为拍摄马小军跳烟囱的镜头,北京恭亲王一座烟囱被刷成红灰两色,只因他坚持认为原色“不对”,却又为省钱妥协只刷了一半高度。
但这还不够“疯”。
为了为营造那份特殊年代、特殊群体里膨胀到近乎虚幻的“特权感”青春,几分钟的“老莫餐厅”外的空镜,他动用人脉,真调来了一架军用直升机低空盘旋。
3分钟的送别场景,他再次动用20辆坦克、10多架飞机,20辆坦克的轰鸣而过,23040张照片的精炼成瞬,阴阳烟囱的三十年矗立,这些在胶片中定格的人物与故事,三十年后依然触动着观众的神经。
04
这种近乎病态的对“阳光感”的追求,代价就是废片高的惊人,更魔幻的是,存放在防空洞的胶片竟因潮湿自燃了35次!剧组每天第一件事是冲进防空洞“救火”。
超支像滚雪球,拍摄仅四个月就花光了全部预算,被迫停机。
投资人撤资跑路,制片人文隽沦落到给周星驰跑龙套糊口,拍完《大内密探》崩溃传真给姜文:“小弟在给星爷打工挣饭钱”。
危难之际,刘晓庆摔出房产证抵押百万填空缺,爷们姜文拒用女人钱,她拍桌怒吼,
“钱是押给中国电影的, 你他妈矫情什么!”
某种程度上,这声怒吼对姜文来说比米兰所有台词都更刺穿时代,因为对姜文来说,这不仅是电影,而是自己告别青春的另一种哲学氏时代隐喻。
北京变得太快,我分不清幻觉和真实, 是姜文对父辈荣光的追悼,更是对青春幻灭的预谋。
马小军对着照片打手枪,击中的是姜文自己的童年相册,他特意让美术把照片背景涂成红色:“那是我们这代人眼里的世界底色。”
拍《太阳照常升起》时姜文曾坦言:“我永远在找缺席的父亲”。 而马小军痴迷开锁,喜欢偷窥抽屉里父亲的勋章与避孕套,偷的不是禁果,是父权缺失的代偿。(父亲远调贵州,勋章与避孕套同锁抽屉 )
05
如果说从0.5秒的瞳孔地震到他扯下米兰脚踝钥匙链飞溅如霰弹的画面是姜文对青春禁忌的构写,那么结尾处马小军在巷口遇见成年米兰,则是姜文成年后偶遇儿时女神的真实经历。
“你是谁”,那一刻他突然明白:“青春不过是你以为的刻骨铭心,别人的打个哈欠而已。”
不止马小军,不止米兰,电影中的每个人物都是时代的注脚。
王朔饰演的“小坏蛋”,当两派少年在胡同里剑拔弩张时他悠然出现,一句“五洲震荡和为贵“”化解干戈,恰似他在现实影视圈的地位,脚踩文学与电影两界,最后“小坏蛋” 死于非命,不光隐喻了暴力年代的残酷,也暗示了王朔最终在文学界的命运走向。
因此三十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次审视这部电影,便突然懂了姜文的「狡猾」,他故意把胶片过曝,让马小军记忆混乱,以马小军的视角,将那些在屋顶上奔跑的少年,在游泳池里漂浮的午后,在荷尔蒙驱动下的冲动与遗憾,把特殊时期的压抑与迷茫转化为一场充满诗意的青春狂欢,共同构成了一代人的精神图腾,某种程度它早已超越青春片范畴。
最好的青春片从来不是拍给观众的,而是导演把自己的少年时代剖开来,放在胶片里晒一晒。
结语
姜文用《阳光灿烂的日子》给所有观众设局:我们都以为在看别人的故事,但其实都在胶片里找到了自己——那个曾在阳光下眯着眼,以为能抓住永远的马小军,和那个永远不会回头的米兰。
而这,正是这部电影最狠的地方:它让时光有了形状,让疼痛成了勋章,让一代人的青春幻觉,在光影里永远年轻,永远汗流浃背。
下一篇:没有了